白建華稱,我們的電力需求會是怎么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到2050年有能源替代,用電力替代煤炭,替代石油,這時候電力增長是什么樣,可能要做中長期的預測,考慮我們近期需求的變化,安排中長期的變化,這才會做到中長期和近期的協調。
以下是文字實錄:
白建華: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下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交流,我今天交流的題目是我國清潔能源發展及跨區輸送,大家現在比較關心清潔能源發展,我講和電力相關的,水電、以及核電等它們的發展是什么趨勢等。
大概講三個方面的內容,今天會議的議程上寫以大能源體系,我還是稍微講講大能源體系。第一個就是以大能源體系開展能源電力規劃研究。第二、清潔能源發電發展的展望。第三、在清潔能源發展展望的基礎上,看一看我們中長期的跨區電力流以及中長期電網發展格局,和大家交流一下研究的一些成果。
這個PPT給大家講一下,預測能源電力未來的發展需要進行能源電力發展整體的情景設計,這就是“大能源觀”的大的概念。我做電力規劃應該是參照國家和地方的各種能源規劃,我們要在分析國家能源戰略體系規劃以及各種專項規劃的基礎上我們做一些專項的梳理,我們要把電力規劃相關的條件做出來。我們電力發展規劃里邊要充分分析全國和地方的各種規劃,在這個規劃的基礎上,設計一套或者幾套邊界條件,就是可能的電力發展,電力相關的能源會是什么樣的發展情況。在這個基礎說,我們要做電力發展的情景設計,包括電源以及跨區電網的發展,還有風電、太陽能加快發展以后,會面臨高效銷量的問題,我們要做詳細的模擬,看一看風電、太陽能能不能高效吸納。
第三、結合風電開發,我們看一看其他電源能不能跟著上,做一個調頻的分析,通過這三個方面的研究,我們就能把電力發展的情景給出來,就是能夠滿足電力電量調峰需求以及負荷變動需求,這可能是比較重要的方面我們要做到。把電力規劃的方案弄出來,我們結合能源規劃,可以把整個能源電力綜合發展情景給出來。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做一個電力發展整體的評價,這個評價要把能源電力發展放到整個國民經濟里面,用經濟發展的模型,算一算各種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環境效益,還有其他的社會效益等等,我們要做一個全面的分析。在這個基礎上,看一看我們提出的能源電力發展情景是不是比較好,如果各種評價效果比較高,我們要反過來把這個情景,結合中央和地方層面的一些規劃提出修改的建議。我們電力發展情景,能源發展情景,與各地經濟能源發展比較協調以后,我們認為這個規劃比較好,這就是協調發展的大規劃體系。一般能源從專項規劃,到綜合規劃,到電力的發展規劃,這個過程應該說也有很多專題可以研究,這里面我曾經做過幾十樣研究,包括能源的運輸,煤炭的開發,環境空間對電力發展的影響,這可以做很多專題。我講的基本上就是“大能源觀”有一個統的協調。
我們做規劃就是協調可持續是能源電力發展的總體方向。我們研究應該是借助各利益相關方,豐富的信息資源,以及專業的研究力量,我們做電網的、做電源的,包括做電力的,可能自己做都不行,可能要找一些油氣的、煤炭的、運輸的、環境的、水資源的等等各種各樣共同把這個規劃完成。然后通過這些專業力量整合起來,形成科學統一的發展規劃,形成能源資源在全國、各區域、各省范圍內的協調配置格局,統籌考慮自然環境,運輸體系的平衡,這就是通過這個研究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大概在哪些方面達成協調呢?首先,要達到行業間的協調,現在發現做規劃的時候其他行業也會遇到電力規劃,但是往往我們發現他們的一些資料比較老,甚至術語已經過時了,行業間的規劃要一塊兒找到契合點,共同來做,做一個各行業間協調的工作,這樣實施起來行業間的數據、信息,重要的發展方向,重大項目就比較協調。
第二、全國各地之間的協調,現在做能源也好,電力規劃也好,各個地方做的,如果簡單的兩家,往往比我們國家整體做的規劃或者發展戰略要大得多,如果這樣的規劃,政府做一套規劃,地方各個省市區做一套規劃,如果不協調,實施起來肯定會發生很多問題。
第三、上下游的協調,現在很多做電源規劃的時候,可能就是對電網這一塊他應該怎么配置,通過電網它的市場在哪里?配置到哪里?這一塊往往重視不夠。我們現在包括做風電,太陽能發電規劃的時候,往往發現這里邊電網非常少,可能有脫節,現在風電細分,還有跨界充電這一塊的能力不夠,這是上下游的協調。
還有各能源品種的協調,真正的風電、太陽能、水電大了以后,它在不斷的降低。還有因為風電站都是波動的,還要提供很多服務,包括深度條件,它的發電量大,發行量小,但是電價沒有調整,它的生意就下降了,就是有關各種能源物理上的運行,包括經濟政策這一塊沒有跟得上,做調整,這塊還是有很多不協調的部分。
第六、近期內新的協調,電力規劃有一個問題,這兩年復合需求增長的比較疲軟,是不是一直保持這么慢了,就是短期的投產以后,能夠持續發揮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長效率的產業,我們看一兩年做的規劃就有點問題。所以,我們要看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有的現在研究到2050年,看這個階段,我們國家國內整個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我們的電力需求會是怎么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到2050年有能源替代,用電力替代煤炭,替代石油,這時候電力增長是什么樣,可能要做中長期的預測,考慮我們近期需求的變化,安排中長期的變化,這才會做到中長期和近期的協調。要做好能源規劃,要看看我們國家到底未來能源供應是什么情況。
我們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我們要建設五大能源基地,一個是新疆能源基地,就是鄂爾多斯(7.38,0.00,0.00%),一個是山西,還有內蒙古東部,還有西南地區和新疆五大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再加上東南沿海,東部沿海核電區,我們國家未來能源基本上就在這五大區域,再加上一些核電。另外,我們國家的電力進口也是一個趨勢,我們國家五大基地,代加上核電,煤,二次電力,基本上符合了我們國家未來的能源需求。
這里面有幾個大家要關注,一個是我們要加大能源產需,能源轉化的力度,減少一次能源的增幅,還有要綜合開發我們的基地,可能在2035,2036年之前,水、煤、風、太陽能都是聯合開發的,到2035年之后,可能個別水電沒有開完,重點就是風電、太陽能的開發。再一個就是跨區輸電,可能是能源開發,實現清潔目標的一個紐帶和橋梁。
電源裝機怎么做,首先要以電力供應總成本最低為目標,包括生態環境成本等,還有我們有些時段,有些負荷過不了,我們要放一個參數,盡可能避免停電損失。根據送受端各省用電需求和電源結構和布局優化思路,優先安排水電、風電、太陽能、核電等清潔能源,并統籌輸電走廊和路徑,對送端各能源基地到受端各省市的電力進行優化,形成電力優化方案和電源結構優化調整方案,以此進行電力電量平衡分析。
有這么幾個步驟,第一步要看有什么需求,這就是市場起決定作用,電力規劃也是每個市場,首先測算一下受端地區用電的市場還有多少,這是我們規劃的起點,我們做好電力需求以后,再看看受端需求有多少,安徽近期有點煤炭,然后看一看價格備用,再看看裝機需求。
第二步就是多送端、多受端匹配,確定煤電電力流。基本的原理就是成本最低,我們發電送到受端以后,如果電量低的滿足高的地區效益最大,這么一個基本原理,這樣根據煤電市場空間,基本上可以做一個優化匹配,把大的人員流動的電力和格局做出來,大概什么量,什么方向。然后做出這個還不夠,我們煤電和調峰電源,我們看一看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它的氣水、氣光、氣風是不是在合理水平,如果氣水、氣光、氣風就要考慮風電太陽能的布局。把這些做好以后,最后要看一看如果有些方案規劃很大,能不能把電力流送出去,最終把幾電電力流加總起來,就能得到整體的電力流。做這個規劃是系統性的,全國性的,各種能源統籌的全國范圍的規劃,非常復雜,沒有相關企業的兄弟單位一塊兒做,我們也是一直在做這個工作。
第二部分,清潔能源發電發展的展望,這個展望對我們整個電力市場的發展提出不同的要求。先看看水電,技術可開發5.72億千瓦,整個十三大水電基地可能有這么幾個基地有比較大的開發潛力。一個就是西北的黃河上游,可能還有一定的開發力,還有最多是四川、云南還有西藏,他們一共加起來有3.6億以上的開發規模,這一塊我們國家整體的水電開發大概將近45%,投產的容量除以技術開發量,西北開發量很低。
風電這一塊,基本上我們國家的風電陸上資源大概23.8億千瓦,25億左右應該可以這么說,海上風電,大概也就三億到四億,但是這個能不能開發,還與各種產業有關,大體上這兩個加起來,國家風電可開發的現在可以說25億到30億千瓦這么一個情況。現在的規劃,到2015年是一億千瓦,2020年兩億千瓦,基本上陜北地區開發占大頭,東北、西北、還有華北的北部。
太陽能的開發可以開發30億千瓦應該是沒有問題,從“十二五”發展規劃來看,2015是2100萬千瓦,2010年是一千瓦,大概這么一個情況。這個是我最近做的研究,電力規劃做20年基本上到2035年了,2013年我們國家一共清潔能源發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等一共占30.7%,到2050年水電、生物質、核電,這個基本上規模比較固定,大概水電基本上五億千瓦左右,然后生物質的發展,資源也比較豐富,但是主要可能有一些其他原圖,比如燃料、飼料,可能開發5000萬千瓦差不多。2000年風電和太陽能到底開發多少,現在風電和太陽能有這么一個數,大概10到25億千瓦。第二、裝機在2050年會達到30億到60億之間,這就是我們開發的力度以及和電力系統的配置,這是我們大的發展趨勢。
在這個基礎說,給大家展示一下我們國家未來電力流近期怎么樣,中遠期怎么樣。我們要統籌輸電走廊和路徑,優化西部北部水電、風電和煤電基地向東中部地區外送流向和規模,經優化計算,到2020年東中部12省市受入電力3.5億千萬,2011到2020年新增2.8億千瓦的電力流,水電大概7400萬,煤電和風電大概1.6億。
風電這塊怎么送的,大概開發兩億里邊,陜北地區占了85%左右,但是除了陜北地區的消納,打擊有九千瓦才能輸送,然后東北是3200萬,華北地區的風電跨省輸送大概也有接近3000萬千瓦,我們做的條件就是風電基本上氣風要控制在5%以內,不能現在20%,30%這種氣口。
我國東中部受入電力流規模展望,到2030年前后、四川、越南、水電基本開發完畢,西藏水電將成為西電東送電力流接續點,風電電力流仍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太陽能發電跨區輸送需求逐步加大到千瓦級規模,2030年預計東中部受入電力流規模5億千瓦左右。2030-205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將成為電力流大規模增加的主要推動力,2050年預計東中部受入電力流規模6-12億千瓦。
電網發展格局,基本上到2020年之前要形成這么幾個電網的格局。我們東部電網、西北電網、南方電網、和華北、華東電網,形成幾大受端,大概西北能源比較豐富,東北主要未來開發風電的可能性很大,華東確實要形成這么一個格局。2050年的情況,可能電力系統的格局又會發生變化,就是到2050年的時候,我們風電、太陽能以及水電也不是非常高的規模,在西北和西南地區,應該說未來能夠留在送端形成一個送端大的地,這樣就可以在送端地區把它平滑一下,首先滿足當地需求,共同的選擇受端地區然后,山西的能源基地我畫出來了,未來我們就是大送端,大受端,多種能源融合,跨區的全國性的電網可能是一個發展的整體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