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發布一系列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將把通用飛機產業打造成為山東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推進全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山東省通用飛機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22年,全省通用飛機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000億元左右,建設15個通用航空小鎮,爭取建設2個國家通用航空綜合示范區, 培育形成1~2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一批特色鮮明的骨干企業,打造整機、航空發動機、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等較為完善的通用飛機產業鏈,初步形成通用飛機制造、運營、保障等產業完整的通用飛機產業體系。
到2028年,全省通用飛機產業綜合產值達到3000億元左右,建設20個通用航空小鎮,力爭建設2~3個國家級產業創新平臺,突破一批制約通用飛機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推進一批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產品,形成制造系統化、保障體系化、服務多元化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把山東打造成全國重要的通用飛機產業高地。
此外,為加快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東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指出,根據全省工業轉型升級的總要求,圍繞加快推進由裝備制造業大省向強省轉變和把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總目標,按照“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升級產品結構、夯實發展基礎、優化產業布局、轉變發展方式、實施重大工程”的總體思路,重點發展直升機、無人機、多用途飛機、高端液壓油車、飛機牽引車及地面服務裝備、航空液壓件、發動機配件、航空航天電子設備等,創造條件合資合作或引進發展干支線飛機。
著力突破蜂窩材料、航空航天用板(型)材、碳纖維復合材料、航空涂料和基礎元器件等關鍵制造技術,盡快提高鋁鋰合金、鈦合金、復合材料等加工成形制造技術,做強飛機零部件關鍵制造技術及裝備、民機檢修和改裝、雷達罩維修、航空儀表維修、航空配套服務產業, 提升產業配套服務能力,提高技術水平,壯大產業規模,形成后發優勢。
濟南市依托臨港航空產業園, 創造條件發展飛機及零部件制造; 青島市加快建設空客H135直升機、萊西航空文化小鎮項目,實現產業化、規模化;東營市加快建設商飛試飛中心東營基地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營研究院,打造集現場試飛、地面驗證及訓練、測試改裝、科研開發、材料及配件制造一體的空港產業園;煙臺市加快推進中科衛星遙感產業園、南山航空材料產業園建設;濱州市加快開發引進輕型固定翼飛機新機型,形成規模化生產, 建設沾化大高航空產業園、北海航空產業園;威海市做大機場服務裝備,建設高端空港裝備生產基地。
到2022年,在大型民用飛機維修維護、通用飛機和無人機設計制造等領域形成產業化,全省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