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電聯發布的《2019年電力行業風電運行指標對標結果的通知》中,中國海裝在華北地區河北省(承德地區)、華中地區四川省、西北地區新疆自治區(達坂城地區)獲可利用率指標最優主機廠。

不同區域相同的品質表現
本次獲可利用率指標最優主機廠的地區,擁有不同的地形地貌,風資源特征也有所差異,在中國海裝風電機組的加持下,這些地區的風電場三年平均可利用率均超過了99%。

東潤三道溝風電場地處內蒙古高原南緣冀北山地過渡地帶,海拔高度約1700米。項目于2015年12月開工建設,采用中國海裝24臺H93-2MW機型,2019年度發電超1.364億Kwh。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圍場蒙古自治縣北部偏西約51km,距離承德市約162km的騰源陰河、四道溝、德源風電場,三個項目采用中國海裝H102-2MW風電機組,2018年底并網運行,2019年度分別發電1.294億Kwh、1.123億Kwh、1.206億Kwh。

綠蔭塘風電場,位于四川省寧南縣石梨鄉西側魯南山山脊頂部,風電場地貌類型為中高山地貌,山脊較多。區域海拔高度約2700m~3000m,2016年12月開發風電項目,采用中國海裝25臺H111-2MW機型,2019年發電1.79億Kwh,等效滿發小時數高達3589h。同樣位于山區的冕寧項目,區域海拔高程介于2900m~3600m之間,屬于超高海拔高度的地區,區域氣候非常惡劣,最低溫度低于-20℃。2017年6月開發建設風電項目,采用中國海裝35臺H111-2MW機型,2019年發電2.24億Kwh,年滿發小時數高達3226h。
新疆自治區達坂城區柴窩堡湖的北部,是典型的山前沖洪積傾斜平原,距離烏魯木齊市約60公里,2011年11月開發建設海為達坂城49.5MW項目,2014年12月開發建設粵水電達坂城49.5MW項目,2015年5月開發建設大唐柴窩堡二期49.5MW項目。三個項目分別采用中國海裝H87-2MW、H93-2MW、H87-2MW超經典的雙饋型陸上風電機組。2019年度分別發電1.34億Kwh、1.6億Kwh、1.23億Kwh。
可靠高效全壽命周期保障
設計可靠:超高發電量和可利用率的背后,是中國海裝造機組的超高可靠性和超強的運行穩定性。在環境適應性方面,可適應高原、低溫、雷暴、多沙塵、高鹽霧等惡劣環境,使機組運行更加可靠,發電量損失更少;在智能控制方面,采用多傳感器智能控制,實現機組運行狀態與環境條件最優匹配,機組狀態智能實時顯示,具備故障遠程專家診斷、故障自動定位、預維護管理等功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機組運行的穩定性,大大提升機組的發電能力。

智能運維:中國海裝采用多傳感器智能控制,實現機組運行狀態與環境條件最優匹配,最大限度的提升機組捕獲風能的能力,大大提升機組發電能力;機組狀態智能實時顯示,具備故障遠程專家診斷、故障自動定位、預維護管理等功能,提升機組運行的穩定性。專業高效的運維團隊,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智能運維,全生命周期為客戶提供最優質、最具競爭力的整體解決方案,為風電機組安全、穩定、高效、可靠的運行保駕護航。


陸上風電如此,中國海裝自2009年向海挺進以來,亦始終堅持以掌握核心關鍵技術為理念,在江蘇如東八仙角、福建興化灣、江蘇鹽城大豐等項目投運的5MW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也始終保持著良好穩定的運行,目前仍保持全國5MW及以上裝機并網容量第一(截至發稿日,據公開數據統計)。
其中在江蘇如東八仙角項目連續3年運行可利用率及小時數持續高居全場第一,中國海裝造H171-5MW機組還創造了三類風區3800+小時的世界記錄,充分展現了中國海裝海上風電產品的高可靠性。
未來已來,平價時代。中國海裝將持續優先保證產品成熟、安全可靠、高效經濟,為國內風電行業的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