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提倡“一帶一路”戰略以來,山東持續推進對外開放,鼓勵企業主動“走出去”,通過并購跨國公司優質資源,提升山東企業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地位。
據匈牙利寶思德化學品公司最新公布,今年上半年盈利2.5億歐元,而五年多前,這個數據還是虧損1.3億歐元。扭虧為盈,正是緣于煙臺萬華集團對寶思德的成功并購。受2008年經濟危機影響,2011年,匈牙利五大制造企業之一的寶思德化學資金鏈斷裂,3000多工人面臨下崗危機。
那時,萬華已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聚氨酯生產企業,歐洲則是聚氨酯最大的市場,一直謀求走出去的萬華嗅到機會,試圖收購寶思德。面對東方伸來的援手,寶思德的股東們直接拒絕了。
圖 萬華化學煙臺工業園
在萬華看來,寶思德就是一條“休克魚”,可以被激活。正面接觸不行,萬華采取“迂回”策略,通過暗自收購寶思德的非抵押貸款的夾層債券,成為寶思德的重要債權人。
萬華集團副總裁寇光武介紹說:“作為債權人,我就有權利要求你,把你現有的資產,轉讓給能夠保障我權益的這樣的一個管理者。這也是逼迫他們從一開始的拒絕,然后重新回到談判桌。”
最終,萬華以12.6億歐元完成對寶思德的收購。收購難、隨后的經營更難,從1.1億歐元,到9000萬歐元,再到4000萬歐元,并購后的寶思德仍然連年虧損。
在最危機關頭,國家開發銀行、國家進出口銀行給予9億歐元貸款,萬華在持續注資的同時,也把先進的管理理念輸入寶思德。
萬華集團高級顧問丁建生表示:“第一條就是change,就是要變革,變革觀念,變革文化,必須要適應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有活力的最重要一條,所以我們給他們加了一條是什么,績效導向”。
“能夠根據個人業績評估結果,得到額外一個多月的工資,在煙臺萬華來這兒之前,我們公司并沒有績效考核系統。”匈牙利寶思德化學品公司財務經理朱哈斯?約瑟夫表示。
東方的管理智慧和歐洲的市場相結合,讓這家瀕臨破產的企業從2015年開始盈利,而萬華則實現了戰略版圖的拓展,躋身聚氨酯行業全球前三位。
因為這次成功的合作,匈牙利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簽訂一帶一路備忘錄的歐洲國家。如今,以萬華為龍頭,中國與匈牙利成立了6平方公里的“中匈經貿合作區”,40多家中國企業入駐。五年來,山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備案核準境外企業614家,備案核準中方投資168.8億美元,年均增長超過70%,并打造出一批山東企業“出海”的成功樣本。